本问题被收录至活动「找工作该去「大企业」还是「小公司」?」中。 活动时间:2019/8/22 - 9/12 活动规则:在活动问题下回答,要求内容切题,无事实错误,大于 300
在「」工作或实习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本问题被收录至活动「找工作该去「大企业」还是「小公司」?」中。
活动时间:2019/8/22 - 9/12
活动规则:在活动问题下回答,要求内容切题,无事实错误,大于 300 字。符合要求且同等条件下创作时间在前的回答将被优先采纳,回答被采纳后将获得知乎盐选会员 7 天体验卡并在活动结束后分享 10,000 元奖金。
期待各位知友,分享你所在的公司以及你的工作经验。无论是欣喜还是苦恼,你的真实经历都将是宝贵经验,为即将步入社会的年轻人们答疑解惑。
谢邀~
是中国房地产TOP1的。在里面工作,由上自下都散发着“大”的优越自豪感。
1说说背景吧
人的确有着优越感,因为在地产板块,很多方面都是第一。但这几年,地产的光景并不是很好。随着楼盘的工程问题不断曝光,的品牌声誉也受到了一些影响,尽管这样,仍然抵挡不了人由内到外散发的自豪。毕竟在业绩上、管理上、专业度上,都是NO.1, 有些甚至甩了第二名好几条街。
现在很多资本都是国企投资,比如曾经的大股东就是华润、深圳地铁等国企资本。现在的运作方面上也越来越有国企的影子了。大家平时开玩笑,说某个项目如果亏了,就要背负“国有资产流失”的骂名。
2 的管理文化
彰显英雄主义——比较倡导个人英雄主义,这种文化熏陶之下,给这个行业培养了许多专业的职业经理人。掌声和鲜花往往都不吝啬给予到功労者。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某些人的贪功起衅,为了一己之欲,而不顾大局,部门墙建得越来越高,交圈越来越少。管理层已经意识到这方面的问题,“交圈”这个词就出自。郁亮在多次会议上也强调“交圈”的重要性。
鼓励“自发涌现”精神,鼓励勇于去挑战和承担,但对自发涌现无法完成任务的人也有一定程度的惩罚。因此,一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看到这点,爱表现、抢功劳的就比较多见,逐渐形成了一种孔雀文化。珍惜自己的毛羽,好的、能成的事,大伙儿都挤破脑袋,却不愿意去碰一些接地气、需要花精力、心血去做的事情。
管理层都比较有风格,喜欢摆场合和架子。在很多方面会看重场合是否到位来评判一件事情是否重要,在“交圈”方面讲究级别是否对等,如果自己参与一个没有比自己级别高或者没有跟自己平级的人出现的会议,会认为是一种自我羞耻之事。这也是珍惜自己羽毛和光环的一种表现。往往为了促进部门的交圈,部门的员工加班加点做些场面活,就是为了邀请到重要的领导出席,重要领导的出席就意味着这件事情做得有意义,也就会尽力做好这个事情,去争取领导的认可表扬。相反,如果领导没有出现,关键人物没有出现,想要去拉通某些事情就变得无比困难,部门在配合度上也会消极应付。
个人英雄主义凸显文化,同时也在影响着它自身的管理制度。各板块、各领域的总部更类似一个职能部分,甚至某些板块还没有总部一说,都是各自区域在各自做事情,自负盈亏,年底给到总部一个华丽的数字交差就OK了,总部在管控方面上都比较弱,更多地是在拉通各大区的“交圈”工作,制定一些规则,充当裁判员角色,让各省市业务自我驱动,自我成长。总部作为职能部门,自身并不产生任何收益,话语权并没有那么重,因此在很多细节方面上并不会对区域省市的业务监管太严。从而产生了总部是清水衙门,地方诸侯富得流油的画面。
3 的福利待遇
在薪酬方面,给到的是行业的中上水平。以前在地产新兴时代,可是很舍得给钱,老的人赚到不少钱,当年那一批基本上在深圳也是有房有车族了。
福利这块,作为500强上市公司,该有的都有。但也不会像某些互联网公司让你喜出望外、流连忘返,沉迷于企业福利而无法自拔。
4 给到人的成长
比较讲究专业度,因此在工作,成为行业的专业职业经理人还是比较有希望的。是地产里比较愿意从咨询公司(尤其是MBB)挖人的甲方,这在一方面也说明,是比较认可专业度的,凡是业务都会去提炼它的盈利模式,发展方向,更愿意花精力把业务的战略和发展研究清楚再去做事情。所以在,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素质模型就会要求往专业度方向去发展。比起大公司混沌的状态,在战略调整方面上是做得比较成功的,很重注各业务板块的靶向向心力。只要战略和方向对了,在业务发展中,也能承受得住业务的挫折。
王石写了一本书《大道当然》,感兴趣可翻阅,关于,也只是表面上讲可以讲出来的东西。那些不能讲出来的东西,慢慢去了解吧
谢邀,总结来说:
对于实习生,开拓眼界很好;
对于普通员工,除了工资低,其他都挺好;
对于管理层,除了确实忙,其他非常好。
体验很棒,每天都会很忙,每天都可以有收获、有一批相对较高素质的同事一起共事,有很多有新意的活动值得付出,有大量的责任需要承担也可以很快成长。
不用太担心裁员,生存环境稳定,养老有保障。可能最主要的不满来源于工资奖金都比较低。
作为一个vk校招生,到目前为止在第三年的职业人来说 我觉得我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
本人目前在北京区域工作,上学是在山西,上学也是读的地产专业,毕业之前面试过多家公司,之前很犹豫到底要不要北上做一个北漂,后来经过和同学朋友探讨,自己想到底要什么,觉得搏一把,所以只身一人来到北京。
谈三个感受心得吧。
1、职业素养。
大企业有精力有耐心去培养一个职业小白,手把手去教,并且给你犯错的机会。这个不难理解,大企业要的是有学历有学习能力的新兴力量,他们有能力去培养你,不会像小企业一样,等不了你那么长时间。你会发现实习一个月学到的东西比你在学校读四年书来的更实在,而且在同行圈里,你不知不觉就会比别人更加优秀,职业素养真的很重要。等你以后就算不在工作了,你去面试其他企业,都抢着要你。
2、机会。是一家民营企业,整个团队从上到下都很年轻,这种局面和 的合伙人制度和职业经理人制度,息息相关。一般来说,如果你肯用功同时情商在线,你从一个小白到操盘手用不了几年。当然本人还在持续努力当中。
3、金钱。一直以来都有行业领先者之称,所以从行业敏感度来说,都能先于其他企业一步,包括拿地、操盘,都要更优,所以挣钱上来讲不用担心。
综上,三个原因,从个人发展和实际薪酬上面,都是你值得去选择的企业。
前员工答一波
16年进,18年走人。可以说这两年在这家企业被几乎折磨出神经病,但确确实实也学到了很多东西,对于“生不进恒大,死不进,生死不进碧桂园”还是很有感触的。其实的总部一些战略部署还是很有深度和格局的,但落实到一线公司,就真的呵呵。
如果你是一个很有野心、完全没有家庭观念、做事很有手段、情商很高、家庭很有背景的人,那么我是非常推荐你去,只有这种人才能在这个体系中吃的开,才可以看到出头之日,否则,只有做一个螺丝钉,即便能力再强,学历出众,也没办法熬出头。还有,一定要会装13,接地气的人是不会受人待见的。加班加到让你绝望,即便没什么事,也得加班熬着,因为大家都没走,你也不能走。
考核真的挺让人无语,入职的时候,给我的考核指标是一个正常的指标,入职之后就开始慢慢往上加,加到你即便365天不眠不休也完不成,既不配人也不加薪,更没有加班费,反正就是竭尽所能的压榨你个人劳动力,完不成倒扣年终奖,你能怎么办呢,毕竟劳动合同上也没有写考核指标。
说到薪资,是地产体系里中下等,这个没什么,毕竟这么好的一个平台,对于个人的发展还是有好处的,但可耻的是,面试的时候人事会给你画一张大饼,让你觉得“哇~”,然后入职之后就是各种季度奖取消,年终奖倒扣,之后能拿到人事当初的承诺的2/3就算不错了。
公司内部关系错综复杂,山头林立,一个不小心就不知道得罪了哪位领导,我内心是一个很单纯的人,因此这种复杂的关系真的难以应对。
至于现在所谓的合伙人制度,在我看来,也许未来是好的,但现在落实到一线公司上面,演变成了裁员降薪的重要手段,的一线公司老总基本上都和土皇帝一样,权力很大,如果实现合伙人制度,那么老板的权力多多少少都会受到影响,想要推行,真的难。因此现在的合伙人制度在我看来都是表面文章,其实“星星还是那个星星”。
不敢细写,可能会哭
20210813 凌晨2点30
先用几个要素介绍自己一下
1,双985研究生毕业,校招进。在完全经历过np的全程秋招流程,并已经过了城市公司体验之旅后,公司告诉我当年的np指标并不会按之前计划的招那么多了,所以最后录取方式是城市公司自招,我也一直不以新动力自居,免得某些真新动力膈应
2,在作为源动力实习过。实习时担任组长,末了综合评价挺高,但只有我自己知道,那是超常发挥,且我本身没有能力在校招这个环节进入,最后能进,我那段源动力经历很重要,可谓蹭上了捷径
3,进入一年半,从公司的正规工资+奖金途径赚了60万,成为基本整个集团同批人中(无论是自招校招生还是集团新动力)收入最高的之一
4,毕业一年半时,被领导举荐参加千亿计划。基本可以确定,截止那一年,我是这个专业口参加千亿计划的最短司龄之一。
5,经历了部门重建,公司半重建,集团的组织重建……那段时期,并且身在其中做过重建相关工作,关于事人匹配组织重建,代表区域专业线给集团写过汇报稿
6,和王蕴总对过话,参加过给祝总的月度汇报会,平时在公司也经常有和总经理方面汇报的机会,很多外人看来我是一直游走于权利的风暴中心附近
7,半秘密状态下参与处理过集团史上最严重的几起客户事件,公司选中我去处理,说的是“认为你们是足够化,对外足够体面,也在内比较稳定的员工”
8,个人是工作狂,曾经周工作时间达到110小时,持续两三个月,也经常熬夜工作到3点后。在公司本部,经常过了22点后还在,公司最晚走的人之一。前年某一段时间,突然病重,检查出咳嗽变异性哮喘,整晚整晚睡不着,躺下就满是气管哮鸣音,这病基本要伴随我很久了,说是工伤有点牵强,但说和工作无关我不能同意。
9,发生了一些不可描述的事,我沉沦了,数年之久。致使我的上一年年终奖不如刚毕业实习期的半年,而目前月薪到手6k多
————分割————
上述既是简单介绍,也算是讲故事了,其实听完也就知道我的经历了
其中细节也不用再细讲了。
一来,龙头还是龙头,承认她就像个完美恋人一样,你想要的好处她都有
1,规范的管理制度和公司运行模式;2,相对简单明了的工作氛围,无论存不存在但大多人都相信的文化;3,行业中相对认可的经历含金量,以及个人能力上的锻炼机会,展现平台;4,企业本身出色的调节能力,思考能力,与时俱进进行调整的战略能力
——以上4个,我认为都是真大公司必备的要素,都有
二来的感受,也是更深一层的感受——龙头已不是独占,而且金絮其外,其中内节,却一言难尽
1,大公司病:到处都在犯同样的错,反复犯,犯反复,原因是集团没发现吗?不,是大到这个程度,谁也改变不了,从发病开始,便只能慢慢看着这个肿瘤变大,想去动刀子的干事人,动作必须幅度很大,必然触他人霉头,一个个先被公司自己动刀子干走了
2,言行不一(重点):公司本身已越发执行不了当年所吹捧的文化,阳光透明早已谈来可笑,尊重人才未必尽然,所谓打破壁垒高效协同只是鼓励能者多劳,傻人多担。
但我科还是坚持把宣传和实操两手抓,互不干扰互不耽误,虽然我做不到,但我说得好啊。虽然迷惑得了新员工,但使得不少老员工(在,3年以上就算)看遍现象后心中反感。
而且关于给机会,重视人才这个课题,已经活生生把它变成了“如果画饼有用,还真正兑现干什么”这样的洗脑游戏。
事实上,进的人大都聪明,哄得了一年,哄不了三年,这样洗脑,只是洗走了一群干事之人,也洗走了他们心中仅存的感激
,您真得不知道,现在各公司的人际关系逐渐成为主流,做事成为参考因素了吗?您不知道曾经敢为拍胸脯说无私奉献的人,说自己不是为领导干活的事业合伙人,许多正在蒙受不白之冤黯然离开吗?不,我相信你知道,但你已经不在乎。你可以把重新塑造成一个更世俗,更接地气的公司,这些不是不行,但同时,请不要再吹自己的文化,或者接受因为“文化好”给你带来的便宜了
再说两个客观上开始落后的因素:
1,由于不讲究传承迭代,流失人多,掌握的行业内技术和打法逐渐缺乏专利性和先进性,跟其它部分top20差距不明显。曾经是龙中龙,凤中凤,多少人挤破脑袋进不来?只要进来了,干两三年,出去绝对是镀了一层金。但现在,出去能高半级,就不错了,如果跳同级别的大地产,平跳就差不多了
2,待遇和态度上,傲慢,傲慢,还是傲慢,对老员工,尤甚(这点详述)。上述已说到,平台优势已经不大,那肯给老员工的工资如何呢?不好意思,地板水平。
网上动辄看到分析地产工资的,一看到把龙湖金科这些放在第一梯队,金地这些放在第二梯队,保利绿城放在第三梯队,第四梯队是一些小地产……这种类似的文章,我都感叹现在文章真好写,胡吹就行了,不懂的人也就看个热闹,懂的人懒得插嘴。
的工资,基本可以说一个人干两个人的活,拿0.7个人的工资(以行业平均水平来看的话),绝对的地板,再低就可以说是行业耻辱,而性价比,本身就已经低到极限。就我所观察,那些吹捧工资能达到第二梯队的,数据都是完全脑补。
有些人可能要现身说法,自己的不低,那恭喜你,您是这两年进来的天选之子为大概率吧,早几年进来的老员工们,只要不升职,工资是不会涨的。
这是个怎样可爱的设定呢?
以我所在地来举例——18年进入,基层人员到手固薪12k是个不错而中庸的数字(起先这边的年终奖一般都很高,基层也有近10),但到21年,地产普遍基层人员到手月固薪18k已经常见。于是,在集团的组织重建,涌入血液的号召下,新人必须得招,得按市场行情招。于是,许多拿着你1.5-2倍工资的新血液人才进来了,你要教他,带他,甚至管他。
如果你是校招生,更有趣了,当时才毕业,到手固薪是6k,中间升了一次,那现在可能升级加1k,中间熬资历象征性增加1k,现在到手基本就是8k,我敢说,校招生,毕业5年内,升职不超过1次的,到手很难超过1万,公司新招在你之下的,工资大概率是你2倍。
而且较新的趋势,是还是要以你的固薪定奖金,因为这样更能客观放大你努力后的效果。于是校招生或老司龄的中基层员工的唯一自救机会,就是干到出类拔萃,拿尽量多的单项奖金,填平差距
这制度是不是蠢得可爱,魔幻?但不好意思,这就是现实,依然在一步步用低工资留住老人,同时用高工资招新人。它的目的大概就是保证流动?
侮辱至此,我不知道老人们为什么还要留着。而不靠老人,不尊重大部分的校招生(少部分已经升了3到4级的,才是真正的人中龙凤,他们是不会有意见了),明摆着你需要我我不需要你的态度,之傲骨,来自于哪里?我觉得是个谜
…………
不再细讲了,这些东西,我曾经是不会想的,我也曾经为殚精竭虑,为合伙人劣后担当,我也带过人进来为我做事,给他们说过的好
你问我够不够,我可以大胆说,作为校招进入的人,起码明面上宣传的东西,我曾经持身自律,以身作则
曾经毕业才一年多就能得到的超高工资,是昙花一现,当严格按制度来,奖金出口不再是遍地都是的时候,自己得非常努力才能跟同职位其他人勉强比较
以为校招生可以享受到的机会,其实是持续付出后获得的大拇指和称赞声耳
当努力付出一切,顺着公司的指引,却一步步走到死胡同的时候,回头看公司,已经远去——他们带着你走完这一程的套路,已经完成了他们的任务,剩下的,请自便吧
我可以预见大多人会说我写的太过绝情,过于自我和自私,忘恩负义,并指出我个人有重大问题才会这样(如果有人看的话)
我不想多解释,只想挑几个核心问题先摆在这,看客们尽可问问,也据此想想:
1,关于公司给了我什么,我给了公司什么这个问题,我们所付出的和公司能回报的,本就无法量化对等,那就按最简单的方式,对比同行其他公司的同岗位,对比同公司内不同时期进来的同岗位,公司做的公平吗?
2,公司的文化做不到十全十美,也的确有很多好的地方,一丑遮百美等同诬陷,这我都能承认,但,敢不敢说,这么一家好的公司,平均司龄和稳定性在全行业属于什么水平?大家为什么要走,是在跳出去升的太快了么?
3,公司是平台,发展靠自己,我同意,个人的脾气原因导致的公司内受到不和谐斗争,是我自己的问题。但公司对外宣传时,敢不敢说大家的发展要靠自己,公司不会那么关注大家的状态?敢不敢大方承认或者起码不解释公司其实没那么透明?又当又要立,那可反感个人了
4,有人成雄,有人成熊,那么狗熊的人就必须反思,对么?大概对吧。但如果绝大部分人都是狗熊呢,那这个公司是不是已经精英到容纳不下绝大部分员工了呢?忽略了人为主体的制度、文化,还是行之有效的制度文化吗
好了,最后,不多说了,也要睡了,明天要参加公司讨论会,出差参加集团培训会。表面依然高大上,然后工资就那样不变,坐等领导说,你现在虽然工资低,但我会把a,b,c活都交给你做,让你成长和在公司打好基础
其实早已看淡,也早已决定要走,只是关键的东西在公司内还需几个月才解绑,装也需要装完剩下时间。
回想几年的这些东西,时而彷徨,时而感激,时而愤怒,但大多的时候,已经能做到不想太多
对的情感整体是复杂而深刻的,她早已不是那个超级龙头公司,早已开始犯错,早已没那么神话,她还在吸引大家的东西看似真实,但上一批信奉这些的人已经如潮般被驱散离去。
在王石离开后,“活下去”后,之后又一系列投诉和客群事件后,其实曾经的已然崩塌,3年前的人,现在已经散落在各个地产,各个行业,那到底现在的更,还是当年的更?亦或是,文化的荣光浮影,本就只是公司高层打造的乌托邦?
但不得不说,她承诺的东西,也的确还做得到许多,从某种程度说,她还是做到了行业中少有能做到的事,她从某些角度看,依然是那么完美无缺
以至于即便后来崩塌了,人们都常常回想她以前应该能做到更好,说她现在已经尽力了,或者看好她还有机会
或许也的确如此吧,以后可能会变好,但与我无关了,从我在哮喘治疗无法上工独自思考的几十天日夜里,在解决了一个个问题后突然被公司劝转线后,在眼睁睁看着公司明目张胆操纵奖金倾斜分配,排挤校招生后,在重新回到以前自己干过的部门,担任以前同事的下属,听从上级暴力洗脑的历练中,我已经没法对恢复感情了
只希望,以后的,真正能做到,不太伤员工的心,尤其是信任过她的员工